close

金石堂網路書店 購物推薦 1491:重寫哥倫布前的美洲歷史



金石堂網路書店 文學推薦

1491:重寫哥倫布前的美洲歷史





1491:重寫哥倫布前的美洲歷史 評價



網友滿意度:



有人說

閱讀 是從有限的物質世界

到達無限的思想空間最快的方法

每本書都是開啟新世界的門窗

閱讀使我在新世界裡暢遊

一句句 一頁頁

各式各樣的角色人物

像我呼喚

帶領著我一起遨遊

直至最後一頁

在博客來看到

1491:重寫哥倫布前的美洲歷史

相信這本書大家都挺面熟的

沒錯這可是超級暢銷書呀

小編我最喜歡看書了

已經練就到了

一目十行的高深功力

而#GOODS_NAME#

真的是人人稱讚的一本好書

我反覆咀嚼其字字句句

便覺得韻味非常

想把這本書推薦給你們

跟我一起進入新世界

下面有連結和折價卷

也可以加入博客來的粉絲專頁

定期都有好書推播通知唷~~~



1491:重寫哥倫布前的美洲歷史



本週熱銷商品:





你就是媒體







教養之託付-日本文庫本淵源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 《1491:重寫哥倫布前的美洲歷史》1491: New Revelations of the Americas Before Columbus



    《一四九三》作者查爾斯.曼恩為美洲「沒有歷史的人」寫歷史!

    西班牙人是靠大炮與馬匹擊潰印加帝國?

    高階文化一定興起於有農業發展潛力的地方?

    亞馬遜森林是全世界最大的「天然荒野」?

    本書將翻轉你對以上問題的認識。

    紐約時報|時代雜誌|波士頓環球報|舊金山紀事報 年度選書

    台邦.撒沙勒(義守大學原住民族學院院長)

    林益仁(北醫醫學人文研究所副教授)

    童元昭(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

    詹素娟(中研院臺史所副研究員)

    四個不同角度 專文導讀

    一四九二年,當哥倫布「發現」美洲,卻是美洲歷史「失落」的開始。這片大陸在歐洲人來到之前,已孕育出馬雅、阿茲特克、印加等三大古文明,但隨著歐洲人征服美洲,這些文明的創建者印第安人,不僅失去了土地,也失去述說自己歷史的權力,淪為「沒有歷史的人」。而以歐洲為中心的歷史觀,導致許多偏見產生,甚至進入教科書。本書作者查爾斯.曼恩發現,數十年來已有不少專家學者投入相關研究,大幅修正了前人的錯誤,但自己念高中的兒子,竟然還跟三十年前的他一樣,被教科書灌輸著同樣的陳舊觀念與過時理論,於是他決定親自提筆,把那些知識拼圖組織起來,重建美洲原住民的真實面貌。

    一般人對前哥倫布時期印第安社會的印象是:人口稀少且聚落零散,過著游牧生活;他們的祖先都是經由白令陸橋,從亞洲以步行方式遷徙到美洲,時間不會早於一萬二千年前;這些原始居民是環保楷模,深諳與自然和諧共處之道,無意進行任何改變或干擾。但事實上,以上皆非。作者綜合了各學門的學術研究成果,並融合穿插大量訪談,告訴讀者真相其實是:十六世紀之前印第安人的人口數量高達數千萬,而且大部分是住在城市裡;新近遺傳學研究則顯示,最早一批美洲人出現的時間,可遠溯至三萬多年前,遷徙方式也可能不是靠腳,而是靠船,水下考古已有一些發現可支持這個論點;印第安人樂於也善於改變自然環境,像是會定期放火焚燒森林以除蟲和開墾玉蜀黍田,連全球最大「荒野」亞馬遜森林,也其實是印第安人的「創造」。

    值得推崇的是,作者雖有匡正偏見的企圖,卻不急於灌輸讀者確鑿的定論,而是發揮記者追蹤調查的本領,深入追索偏見是怎樣形成、又如何打破的曲折歷程。因此我們可以說,《一四九一》不只是一部深入淺出的大眾史著作,也是精采好看的報導文學作品,更是關於原住民族歷史書寫的極佳示範。















      「《一四九一:重寫哥倫布前的美洲歷史》這本書,帶領我們穿越時空,重新認識那個距離遙遠,但歷史命運與臺灣原住民相似的國度。透過作者的研究爬梳、歷史考證與親身踏查,我們彷彿共同見證了一個古老文明的輝煌與衰落。同時,也讓我們可藉由這個消失的文明,重新思索臺灣的自然環境、人文社會與原住民族的未來。」

      ──台邦?撒沙勒(義守大學原住民族學院院長)

      「閱讀此書之際,正值蔡英文總統正式以國家元首的身份向臺灣原住民族道歉的時刻。二○一六年十二月總統府將啟動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這本書剛好可以為臺灣原住民族身世的再現,提供一個美洲經驗的視野,相信有許多啟示蘊藏其中,我鄭重地推薦這本好書。」

      ──林益仁(北醫醫學人文研究所副教授)

      「作者......納入了大量學術研究成果,使得本書具有知識社會史的意味。......全書中有許多例子,都呈現出學術研究中的偶然與冒險的性質。作者寫來流暢易懂,清楚呈現理論遭遇檢驗和更替的歷程。......作者將深刻的觀點,融入他對美洲史的鋪陳中,並且帶入了主動、活潑的印第安人身影,以及不同人群的交流互動。」

      ──童元昭(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

      「......當時機到來,數十年沉埋的調查紀錄與研究成果,會在某個時間點與社會接榫,引爆巨大的能量。以臺灣為例,始於一九九○年代的平埔族群正名運動,前一陣子爭取到總統承諾恢復原住民身分,其背後有日治、戰後迄今百年學術史的成果在支撐;可見學術知識與社會脈動的距離,未必如我們以為的那麼遙遠。只是,想要跨越隔絕彼此的牆,就必須像本書作者這樣,打破體例格式,以如椽大筆融會整合新的知識成果。」

      ──詹素娟(中研院臺史所副研究員)

      「令人讚嘆......以恢宏的筆調描繪了美洲在哥倫布抵達之前的人類生活樣貌。......一位極度引人入勝的作家。」

      ──《紐約書評》(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發人深省。......一部與戴蒙的著作不相上下的巨作,針對全球發展的普遍想法提出質疑。曼恩記述了我們在世界發展觀點上的重要轉變,等到我們幼小的孩子上了國中之後,也許能夠在他們的教科書裡學到此一轉變。」

      ──《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

      「文筆引人入勝,讀來讓人欲罷不能。......充滿刺激和娛樂性。......曼恩的這部著作有一部分是偵探故事,一部分是宏偉的史詩,一部分是令人嘆息的悲劇。他挑戰了一個浩大的主題:時間橫跨數千年,範圍遍及兩塊巨大的大陸,以及從大都會到小村落的各種文化,其多元性極為豐富,我們卻簡化地把這些美洲原住民統稱為印第安人,在此一對比下不禁顯得極度不足又有欠精確。」

      ──《聖荷西信使報》(San Jose Mercury News)

      「令人讚嘆。......深具啟發性。......不曾受到人類染指的純粹荒野這種概念,這下必須徹底揚棄了。」

      ──《紐約太陽報》(The New York Sun)

      「曼恩在這部論著裡提出的論點並不是支持毫無節制的開發,而是提倡人類對自然土地的管理,反對他所謂的『生態虛無主義』這種堅持森林完全不該受到觸碰的概念。」

      ──《西雅圖時報》(The Seattle Times)

      「令人著迷。......以敏銳的目光篩檢日漸累積的證據和學術爭論。所有高中與大學的世界史課程都應該把《一四九一》列入必讀書單。」

      ──《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













    破除偏見,還原前哥倫布時期的美洲真實面貌

    《1491:重寫哥倫布前的美洲歷史》破除了許多一般大眾對美洲印第安原住民的偏見,還原了前哥倫布時期的美洲真實面貌。歐洲人征服美洲之後,美洲原住民不只失去了安居樂業的土地,也失去了述說自己歷史的權力。儘管我們知道在哥倫布尚未踏足美洲之前,這片大陸已孕育出馬雅、阿茲特克、印加等三大古文明,創建者當然就是美洲最早的主人印第安人。但以歐洲為中心的歷史觀,卻往往將印第安人描繪為不堪一擊的失敗者,或是需要憐憫的弱者,由於這類論述陸續進入了教科書,錯誤的認識也隨之深入人心。作者提筆寫這部書的主要動機,就是想掃除大眾對於美洲原住民社會的誤解,而由這本書後來還推出了青少年版,顯見作者的努力廣獲肯定。我們認為,臺灣讀者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也會產生很大的共鳴,因為很容易就會聯想到臺灣原住民的處境,進而反省、思索自己對臺灣原住民歷史文化的認知是否有誤區,以及激起深入瞭解原住民社會的興趣與熱情。

    這本書除了能給予讀者智識上的刺激,也能帶給讀者許多閱讀上的樂趣,尤其是對美洲三大古文明感到好奇的人。書中的三個部分雖然都大量介紹了近幾十年來與美洲原住民議題相關的學術研究成果,而且領域橫跨人文與科學。不過由於作者是記者出身,又善於說故事,因此每一個部分就像是一篇精采有趣的深度專題報導。

    我們期許這本書能為如何正確地理解台灣原住民的歷史文化,提供某種範本或參照,所以找了四位從事臺灣原住民研究的學者為這本書撰寫導讀,以發揮它的最大價值。一位是北醫醫學人文研究所副教授林益仁,一位是中研院臺史所副研究員詹素娟,一位是臺大人類學系副教授兼臺大原住民中心主任的童元昭,還有一位是本身為魯凱族原住民的人類學家、現任義守大學原住民族學院院長的台邦.撒沙勒,他們將分別以跨領域學者、歷史學者、人類學家和原住民權利倡議者的身分與角度出發,和作者展開對話,相信可以給予讀者更多啟發。

    文/衛城出版編輯

























    • 作者介紹







      查爾斯.曼恩 Charles C. Mann

      《大西洋報》、《科學》與Wired雜誌的特派記者,他也為《財富》、《紐約時報》、《史密森尼》、《科技評論》、《浮華世界》、《華盛頓郵報》以及HBO電視網與連續劇《法律與秩序》撰稿。他曾三度入圍國家雜誌獎決選名單,獲頒美國律師協會、美國物理聯合會、艾爾弗.斯隆基金會與蘭納基金會等寫作獎項。他以《一四九一:重寫哥倫布前的美洲歷史》獲美國國家學院傳播獎(National Academies Communication Award)年度最佳書籍。現定居麻州阿姆赫斯特。







    • 譯者介紹





      陳信宏

      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曾獲全國大專翻譯比賽文史組首獎、梁實秋文學獎及文建會文學翻譯獎等翻譯獎項,目前為專職譯者。在衛城譯有《非商業旅人》、《亞瑟的悲劇》、《美麗與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戰個人史》、《全球化矛盾:民主與世界經濟的未來》。



















    1491:重寫哥倫布前的美洲歷史-目錄導覽說明





    • 導讀

      重探印第安文明的輝煌與衰落│台邦?撒沙勒

      看看古代美洲,想想今日臺灣:一種地理學想像│林益仁

      《一四九一》:一部美洲史的知識史│童元昭

      如椽大筆:原住民歷史書寫的示範│詹素娟

      前言

      導論∕霍姆柏格的錯誤

      1. 高空俯瞰

      第一部∕無中生有的數字?

      2. 畢靈頓為什麼能夠活下來

      3. 四方之國

      4. 常見問題

      第二部∕遠古的骨骸

      5. 更新世論戰

      6. 棉花(或鯷魚)和玉蜀黍(兩個文明的故事,上集)

      7. 書寫、輪子與人龍大隊(兩個文明的故事,下集)

      第三部∕有人工花紋的地貌

      8. 美洲製品

      9. 亞馬遜地區

      10. 人造荒野

      終曲

      11. 大和平法

      附錄

      A. ?a href="http://www.crystal168.com.tw/">紫黃晶真假夂毖}的詞語

      B. 會說話的繩結

      C. 異於常例的梅毒

      D. 曆法數學

      致謝

      注釋

      參考書目

      地圖與圖片出處

















    前言



    本書的構想至少有一部分可以追溯到一九八三年,當時我為《科學》(Science)期刊寫了一篇文章,介紹美國航太總署(NASA)一項監控大氣臭氧濃度的計畫。在瞭解那一項計畫的過程中,我跟隨研究團隊搭上航太總署的飛機,機上配置了能夠在三萬英尺高空針對大氣進行採樣與分析的儀器。團隊一度降落在墨西哥猶加敦半島的梅里達(Mérida)。不曉得為什麼,那些科學家在次日安排了一天休假,我們全部搭乘一輛老舊不堪的福斯廂型車前往奇琴伊察(Chichén Itzá)的馬雅遺址。我當時對於中部美洲文化一無所知,甚至對「中部美洲」一詞也不熟。中部美洲涵蓋從墨西哥到巴拿馬的區域,包括瓜地馬拉與貝里斯全境,還有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哥斯大黎加與尼加拉瓜的部分地區,是馬雅人、奧爾梅克人(Olmec)及其他許多原住民族的故鄉。我們下車之後不久,我就深深迷上那個地方。



    我後來自己又去了猶加敦半島五、六次,其中幾次是度假,幾次是出任務,有三次還帶著我的新聞攝影師好友曼瑟(Peter Menzel)同行。為了一本德國雜誌,曼瑟和我在一條路況極為恐怖的泥土路上(坑洞深達大腿,樹木橫倒路面)駕車行駛了十二個小時,前往當時尚未開挖的馬雅大都市卡拉克穆爾(Calakmul)。陪同我們的還有布里瑟紐(Juan de la Cruz Brice?o),他本身即是馬雅人後裔,而且在另一座較小的遺址擔任管理人。布里瑟紐當過二十年的膠工,經常連續好幾個星期在森林裡跋涉,找尋汁液黏稠的人心果樹,印第安人從幾千年前就會把這種汁液曬乾之後拿來嚼,這也成為十九世紀末口香糖產業的基礎。在夜裡的篝火旁,布里瑟紐告訴我們他曾在四處閒晃的情況下,意外發現爬滿藤蔓的古老城市,而當他從科學家口中得知那些城市乃是由他的祖先建造而成時,內心驚訝不已。那晚,我們睡在吊床上,置身於宛如墓碑的石碑之間,那些石碑已有一千多年不曾有人閱讀。

    我對那些在哥倫布到來之前生活於美洲的民族所感到的興趣,直到一九九二年秋季才開始聚焦。某個星期日下午,我在一所大學圖書館內無意間看到《美國地理學家協會年鑑》(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紀念哥倫布五百週年特刊的展示。一時好奇之下,我拿起那本期刊,在一張扶手椅上坐下來,開始閱讀威斯康辛大學地理學家鄧尼凡(William Denevan)所寫的一篇文章。那篇文章以這個問題開頭:「新大陸在哥倫布的時代是什麼模樣?」好問題,我心想,新大陸那時候是什麼模樣?當時有什麼人住在這裡,而他們初次看見歐洲人的船帆出現在海平線上時,腦中可能出現什麼樣的念頭?我讀完鄧尼凡的文章之後,又接著看其他文章,一直看到圖書館開始閃燈宣告已到了閉館時間。









    編/譯者:陳信宏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14.8*21
    頁數:648

    出版地:台灣













    商品訊息簡述:








    • 作者:查爾斯.曼恩

      追蹤







    • 譯者:陳信宏








    • 出版社:衛城出版

      出版社追蹤

      功能說明





    • 出版日:2016/12/28








    • ISBN:9789869351843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 館主推薦:★★★☆☆








    1491:重寫哥倫布前的美洲歷史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teveeex2264 的頭像
    steveeex2264

    莊怡君的完美分享

    steveeex226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