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堂 財經管理 第三波數位革命:這是農夫、工人、廚師與藝術家……以及我,從邊陲地方發動的全球經濟革命
第三波數位革命:這是農夫、工人、廚師與藝術家……以及我,從邊陲地方發動的全球經濟革命
第三波數位革命:這是農夫、工人、廚師與藝術家……以及我,從邊陲地方發動的全球經濟革命 評價
網友滿意度:
最近小編的朋友買了一本書
跟她借來翻閱一下
是一本有關企業經營管理的書
企業管理應該是許多商學校必念的
理論的書雖然經典重要
但說真的很些不是很容易懂
小編覺得多看一些企案個案
對於理解企業的經營哲學理念蠻有幫助的
朋友跟我分享也需要多看一些全球趨勢的書
觀察世界的動態因為時時刻刻都在改變
小編聽了也有一點興趣上網找一些書
我是在金石堂網路書店找
裡面有很多不同類別的書
因為之前有在這裡買英文檢定的書
覺得還不錯
今天要分享最近看到的
第三波數位革命:這是農夫、工人、廚師與藝術家……以及我,從邊陲地方發動的全球經濟革命
裡面有提到一些需要知道的關鍵知識
第三波數位革命:這是農夫、工人、廚師與藝術家……以及我,從邊陲地方發動的全球經濟革命
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看看唷
在金石堂網路書店買書
銀行卡友有好康優惠唷
單月消費滿額享刷卡金回饋唷
是不是覺得不錯呀
下面還有折價券傳送門唷
快去逛逛買好書吧 金石堂購物折價券傳送門
第三波數位革命:這是農夫、工人、廚師與藝術家……以及我,從邊陲地方發動的全球經濟革命
透視大陸商業銀行:大陸商銀業務創新與監管 ![]() |
基礎銀行實務 ![]() |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相關影片
《第三波數位革命:這是農夫、工人、廚師與藝術家……以及我,從邊陲地方發動的全球經濟革命》The Third Wave: An Entrepreneur,s Vision of the Future
《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亞馬遜書店年度暢銷書
美國政府找上他,他驚動威力有如核彈爆炸的內容審定人、與超重量級推薦者:
股神巴菲特、奇異公司執行長傑夫.伊梅特、
賈伯斯唯一授權傳記《賈伯斯傳》執筆人兼創投家沃爾特.艾薩克森,還有還有,
臉書董事、前中情局局長、麥肯錫全球管理總監......!
世界大咖一致推薦,2017年度必讀十大好書。
人類現在再也離不開網路,但你一定不知道,
十六年前,大部分的人不認為網路能拿來幹嘛,收一封電郵還得電腦用人聲提醒。
是這個人,讓地球人狂收電子郵件、上網亂看、打game、即時通聊天、下載節目......
沒網路就開始焦慮,他就是本書作者、
發動第一波數位革命的美國線上(America Online)創辦人
史蒂夫?凱斯 (Steve Case)。
網路起初僅限於軍事用途,是他讓網路進入家家戶戶,進入每個人的生活(這是第一波),
然後你才看到社群媒體,像是哈佛宿舍誕生的臉書,Twitter、Instagram,(這是第二波)。
接下來呢?網路會怎麼影響人類?
現在,凱斯應政府之邀,參與(其實是發動)第三波數位革命:
全聯網,無所不在的連線,一場你不用親自到矽谷、紐約,
只要、而且必須在自己家門,就能引領世界經濟某個重要部分的革命,
即將翻轉全球經濟。
◎第三波數位革命,革哪些行業的命?
.更健康的醫療系統,平板電腦、手機、穿戴裝置會成為你的私人醫療團隊
新醫療軟硬體每分每秒都在收集生命數值,匯集成個人身體大數據
到醫院前,就能評估你和醫生抱怨的頭痛是單純的偏頭痛,還是瘋狂賣客折價券致命的動脈瘤!
你可以根據這些資料賣適合該消費者的軟體、硬體、藥品、健康食品、農產品......。
.翻轉教育體系,學生的學習、考試、老師的教法都迥異於現在:
軟體不只把課本變成平板電腦,程式會自動優化出學生適合的學習模式;
上課聽不懂,上網補習而不是去補習班;
老師可以編教材致富,不必為了取得教師資格苦苦流浪;
老師可以把學習歷程化為大數據,不用考試、以學習歷程就可以自動分析出成果。
.食物的未來,你吃的牛排可以連上線!
食材新不新鮮在廚房就能掌握。「智慧型」包裝安上NFC或藍牙,全程監管保鮮、
溫度和細菌。冰箱會提醒過期食物、瓦斯爐甚至會拒絕烹煮不新鮮的食材。
◎第三波數位革命,必推翻現在的企業版圖!
.「傳產」在哪,革命就在哪!
引領革命的不再是二十幾歲的年輕工程師,而是農夫、工人、廚師與藝術家
這些人會把自己老本行所遇到的問題、用他人發明的科技改變整個產業。
.第一波第二波革命,你必須群聚矽谷、紐約,第三波革命你在本地一樣主宰世界。
不以科技為主的數位革命,將打破科技產業群聚的現象。
創業家將移入產業改革可能性高的地區,例如匹茲堡機器人研發正夯、
田納西州正在醫療創新,過去很多被邊緣化的城市,將成為創業的發電廠。
.最大機會在社會責任投資:要賺錢,也要世界變好。
第三波革命下,所有的生意也是意義,你想解決的問題,必是商機。
因為這是社會變革的潮流,以後所有企業都是社會責任企業。
◎政府找我,發動這場革命,所以本書是你需要的成功腳本。
第三波創業家需要--
.找夥伴--即使他是敵人、或無能的政府
蘋果電腦、微軟當年是我死敵,但我還是找他們合作,否則不可能壯大。如今,
全聯網更需要你找不同領域專家支持你技術、提供該產業第一手消息和顧客需求。
.搞定政策--按規則玩,不如制定遊戲規則:
成立新創公司已不是一個工程師、一項利基APP,跨領域才能勝出的潛規則,
政府政策規範主導一切(所以美國政府找上本書作者參與產業政策與法規制定),
自動車、新藥物、借貸平台......有技術沒政策,一律不准上路。
.堅持--你需要一定程度的無知:
新產品可能會在上市前就被監督單位打槍,請繼續堅持。
這是一個高度變動的年代:被禁售的私人基因檢測公司,在第二年馬上被特赦!
美國線上創辦人史蒂夫?凱斯,曾經成功讓全世界上線,
如今,他正參與發動的這波數位第三波變革,即將翻轉全球經濟。
如果你錯過第一波、第二波,這一回,你一定要看仔細。
現在人類再也離不開網路,但你一定不知道,十六年前,大部分的人不認為網路能拿來幹嘛,收一封電郵還得電腦用人聲提醒。
本書作者美國線上(America Online)創辦人史蒂夫?凱斯讓起初僅限於軍事用途的網路,進入家家戶戶(這是第一波)。然後你才看到社群媒體,像是哈佛宿舍誕生的臉書,Twitter、Instagram,(這是第二波)。
從此,地球人狂收電子郵件、上網亂看、打game、即時通聊天、下載節目……沒網路就開始焦慮。接下來呢?網路會怎麼影響人類?
現在,凱斯應政府之邀,參與(其實是發動)第三波數位革命:全聯網,無所不在的連線,一場你不用親自到矽谷、紐約,只要、而且必須在自己家門,就能引領世界經濟某個重要部分的革命,即將翻轉全球經濟。
如果你錯過第一波、第二波,這一回,你一定要看仔細。
文/大是文化編輯
作者介紹
史蒂夫.凱斯
美國線上的共同創辦人。處在最頂峰時,美國線上曾掌握美國近半的網路流量、是第一家公開上市的網路公司,也是1990年代投資報酬率最高的股票。
2005年共同創立位於華盛頓特區的投資公司「革命」後,凱斯和合夥人共同經營許多企業,如Zipcar和Sweetgreen。凱斯還是歐巴馬總統欽點「美國創業」計畫的主席。
譯者介紹
廖桓偉
淡江大學經營決策系、東吳大學企管研究所畢業。
曾任網路電玩編譯。現任出版社編輯,希望引進更多有趣(且暢銷)的書,透過翻譯來感動讀者。
第三波數位革命:這是農夫、工人、廚師與藝術家……以及我,從邊陲地方發動的全球經濟革命-目錄導覽說明
推薦序一 史帝夫.凱斯,開啟了沒完沒了的九月革命
推薦序二 第三波數位革命的時代
推薦序三 第三波數位革命,臺灣準備好了嗎?
前言 我發動的革命,是你需要的成功腳本
第一部 第一波網路革命,畫出第三波崛起的藍圖
第一章 比薩口味研發總監從不忘記的數位夢
第二章 我們,讓人類再也離不開網路
第三章 第三波數位革命,革哪些行業的命?
第四章 力抗微軟的死亡威脅,兩招找到生機
第五章 找夥伴--即使他是敵人、或無能的政府
第六章 行動快速,破壞(你自己的)事物
第二部 第三波數位革命,必推翻現在的企業版圖
第七章 農夫、工人、廚師與藝術家--第三波數位革命的發動者
第八章 最大機會在社會責任投資--要賺錢、也要社會變好
第九章 錢多不能使你成功,企業文化才行
第十章 政府點燃第三波革命,這回我又從頭參與
第十一章 各國虎視眈眈,美國力挽狂瀾
第十二章 當世界最大的交通運輸公司,自己沒有半臺車......
致謝 這回你最好把我的謝詞看仔細了
註釋
推薦序
史帝夫.凱斯,開啟了沒完沒了的9月革命
前《時代雜誌》主編/沃爾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
我恰好有幸見證,數位化時代接掌下一個世紀的最重要時刻。當時,我身處的場景與這革命性的時刻極不搭調,這個資本主義的里程碑出現時,我們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慶祝中國共產黨革命50週年。
1999年,我擔任《時代》(Time)雜誌的編輯,參與公司舉辦的「新聞之旅」。我們帶著時代華納(Time Warner)的董事和其他美國企業領袖,一起前往中國。這次旅程中,最精彩的是參加大會堂的千人、12道菜宴席,由中國共產黨的高層領導主辦。
記憶最深刻的是,看到時代華納當時的副董泰德.透納(按:Ted Turner,CNN創辦人),優雅的走過紅色絲絨座位,一路介紹他的「共產黨太太」珍.芳達(按:Jane Fonda,知名女演員)。但我的眼角不斷注意著史蒂夫.凱斯(Steve Case,本書作者)。他溫和的臉龐帶著熱情的眼神,與時代華納執行長傑瑞.李文(Jerry Levin),以及梅夫.艾德森(Merv Adelson)等董事熱切交談。
宴席中,許多人圍成小團體交談,晚餐後大家聊得更加熱絡。當晚,強烈的暴風雨襲來,我們被困在大會堂的門廊和階梯上,等車子來接。此時,透納與凱斯開始互開玩笑,凱斯挑釁說:「集團執行長又怎樣?還不是沒辦法送我們回家。」透納回他:「你身價幾十億也沒辦法脫身啊。」
這可不只是隨口說說的玩笑而已。他們的笑話中暗示了更深層的事實。當晚,毛主席從數百張巨幅海報俯視現場時,史蒂夫.凱斯與時代華納的高層正在討論這家觸角廣布的元老級媒體公司,它製作電影、雜誌和有線電視節目,提供火紅的線上服務,還讓「你收到郵件了」成為全民娛樂(按:You've Got Mail,《電子情書》的英文片名,本片由華納製作。這句話也是美國線上〔America Online,簡稱AOL〕的信箱收到郵件時的提示音)。但現在卻因網路和寬頻嶄露頭角,備受威脅,希望能和更強的勢力結盟。
傑瑞一副睿智老人的樣貌,頻頻點頭。史蒂夫.凱斯則一派輕鬆,好像併購的可能性對他來說,不是個多麼吸引人的話題。當下我很清楚,或回想後很清楚,有件大事正在悄悄進行。隔年1月,美國線上與時代華納正式宣布合併。
1992年,我第一次見到史蒂夫時,美國線上與《時代》雜誌合作開辦線上閱讀服務,並以7,000萬美元的價值公開上市。八年後,美國線上與時代華納合併,價值達到1,600億美元。
美國線上在草創階段時,史蒂夫.凱斯就有許多前瞻的洞見,而你可以在本書發現他的洞見從何而來。1985年,美國只有3%的民眾上網,美國線上從提供第一個服務開始,他就相信數位領域不只涵蓋內容和商務。他堅信數位領域應該用以培養社群──將人聯繫在一起,彼此溝通。我為《變革者:一群駭客、天才、怪咖如何創造數位革命》一書整理史蒂夫的簡介時,他告訴我:「就算回到1985年,『社群』就是最大的賭注。我們認為人類就是對抗網際網路的殺手級應用(按:Killer app. 足以改變歷史,整個產業的新產品)。」
史蒂夫是對的。美國線上致力於滿足人們對溝通、聯繫、合作與創造社群的渴望。社群媒體的出現,包括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Snapchat和Reddit都隨著這波趨勢,紛紛推出。但很多方面看來,這些新服務也只是,回歸到史蒂夫創立美國線上時的核心見解而已。
史蒂夫提出的其中一個相關概念造就了數位革命,那就是網路普及的重要性。美國線上創立前,網際網路只是專業級電腦使用者的工作站,而不是為了一般大眾而設。凱斯與美國線上領導了這波變革,讓美國正式上線!
美國線上創立的前一年,時任參議員的艾爾.高爾(按:Al Gore,第45任美國副總統),贊成通過法案,開放網際網路給大眾和商務使用,憑這舉動就不該再開玩笑說他「發明」了網際網路,他本人可沒這樣講(按:美國有個普遍的迷思,認為高爾發明了網際網路)。在這之前,網路只開放給研究人員或政府承包商使用。高爾的法案表明,透過美國線上或其他個人服務,每個人應該都有資格自由存取網際網路。凱斯回憶道:「現在聽起來蠢斃了,但直到1992年以前,只要類似美國線上的商業服務連上網,都是違法的。」
這波轉型始於美國線上在1993年9月開放的入口,讓所有會員能存取網路新聞與布告欄。大眾爭相上網氾濫的程度,被資深的網路使用者稱為「沒完沒了的9月」。會有這樣的名稱是因為往後每年9月,都會有一群大學新鮮人透過學校的網路連上網。
一開始,新手網路使用者的貼文很惱人,但幾週之後,多數人都學會了網路禮儀,得以融入網際網路文化。很多網路老手抱怨,1993年美國線上打開了水閘門,創造了無數的新手人潮,把網路原有的社交規範和會員制的特性給淹沒了。但事實上,美國線上與其他類似的服務業者推動了網際網路民主化,這才是網路時代中最神奇和美妙的時刻。它為爆炸性的數位革命,開啟了康莊大道。
本書中,史蒂夫.凱斯重新細數他職涯中學到的課題,編織成前瞻性的導引,告訴大家如何在第三波數位革命中大獲成功。史蒂夫協助締造了第一波數位革命,在第二波革命中成為活躍的投資者,只有他能提供一個框架,展望網際網路如何完全整合進生活的每個面向。《第三波數位革命》閱讀起來令人大開眼界,史蒂夫寫了這本書,等於是提供了極有價值的服務。我觀察史蒂夫超過二十年、從他身上學習,並驚異於他的洞見,非常樂見本書能引領未來無數的變革者,追隨他的腳步。
第三波數位革命,臺灣準備好了嗎?
TechNews科技新報副主編/陳瑞霖
說起網站美國線上,對臺灣人來說可能不是那麼熟悉,但這家網站在美國的地位就如同臺灣的雅虎奇摩,這麼說的話你就能理解美國線上在美國民眾心中的分量。《第三波數位革命》藉由美國線上的創辦人史蒂夫.凱斯之口,從美國線上發展史透視全球網路的發展,網路科技解禁後,美國線上到底怎麼利用它,讓美國線上變成美國網路的代名詞。
然而,本書不只講述美國線上的歷史,像美國線上因網路蓬勃發展而市值衝天,和著眼於線上平臺和時代華納合併等。凱斯講古之外還洞悉未來,談到未來資訊產業會怎麼發展。他相當喜歡未來學家拖佛勒的著作《第三波》,因此他的半自傳兼闡述理念的新書,就向他喜愛的名著致敬,也就是本書書名《第三波數位革命》由來。
《第三波》描述了各種產業的發展狀況,資訊業也有類似的發展浪潮。第一波從1985到1999年,網路開放給一般民眾使用,不少公司參與建構網際網路。電腦硬體設備製造商協助建設網路基礎設施,而軟體公司如微軟也受益。想當然爾,美國線上或Sprint這類的網路服務公司,也因網路發達而受益。他們建構網路,研究怎麼提供服務和商業模式,與消費者一同學習怎麼運用網路。
凱斯認為第二波數位革命是App經濟與行動革命。各種網路服務商,如Google、亞馬遜、eBay、臉書這些網路要角,靠著能無限升級的虛擬產品、無限複製的特性,和邊際成本趨近於零而賺了不少錢。我們常在報章雜誌中讀到這些公司的故事,往往是由一群年紀輕輕的程式設計師,沒日沒夜的努力實踐好點子,打中網路用戶的心,最終創造出市值動輒數億美元的公司。近幾年,也常看到不少新創公司用App為載體,來販售遊戲或提供各種依賴行動科技的服務,如Uber的共乘服務,威脅到傳統計程車產業。這類以App為載體的公司以資訊技術為中心,顛覆既有的市場秩序。
但到了第三波數位革命,各種商業模式又不一樣了。網路將無孔不入的進入到大眾的生活中,日常用品中都具有聯網功能。現在熟悉的物聯網將隨著聯網裝置變多,發展成「全聯網」。而且因為聯網裝置太多了,以前不受網路科技影響的領域也將產生重大變革。凱斯預言第三波的要角將是現在的傳統產業,結合既有的資訊科技,打造出新的服務。以臺灣來說的話,我們的各種產業在第三波數位革命下,又該怎麼發展?
現在,我們的教學現場並未善用資訊工具處理重複性工作,像是隨堂測驗。如果能直接在電腦或平板上做答,直接計算得到分數,老師就能更即時知道學生的學習狀況,調整教學方法讓學生最後都能學會。目前也已經有不少線上教學平臺運用行動載具,如可汗學院,讓學習不局限在教室,而是處處都可以。臺灣也有誠致教育基金會成立的均一教育平臺,把可汗學院的教學內容翻譯成中文,與偏鄉學校合作,嘗試將課程內容融入教學現場。
臺灣因全民健保的關係,個人用藥紀錄很詳實,但醫療創新集中在醫藥或設備上,顯少用科技來改善流程,許
當越來越多產業也將Uber化,政府與其重罰,有沒有更好的解套辦法?美國線上創辦人史蒂夫?凱斯提出最新解答!
16年前,人類開始離不開網路
大學四年級時,我花了很多時間待在圖書館裡,反覆閱讀一本新書,我對它愛不釋手,這本書叫做《第三波》(The Third Wave),由未來學家艾文.托佛勒(Alvin Toffler)所著,它完全轉變了我對這個世界的想法和對未來的想像。描述中,人類生活的「第一波」是固定的農業社群,這種生活方式主宰了世界數千年。「第二波」是工業革命後的世界,大量生產和配銷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而「第三波」則是資訊時代:一個電子地球村,人們可以享受無盡的服務和檢索各種資訊,與世界互動,以共同的興趣、而非地理位置為基礎,來構築社群。他預見的未來就是我們今日熟知的世界。我對他描繪出的願景深深著迷。當時,我就知道自己想成為第三波的一分子。更確切的來說,我想成為引發第三波的一分子……
網際網路的第一波數位革命,主要在建構線上世界的基礎建設和根基。參與者都是些公司,像是:思科(Cisco)、惠普(HP)、、微軟(Microsoft)、蘋果(Apple)、IBM 和美國線上。這些企業致力於軟、硬體與網路開發,讓大家可以連上網際網路或彼此相互聯繫。我們打造了通往「資訊高速公路」的匝道。
過去10年,我們身處在第二波數位革命中
第二波數位革命主要由服務軟體定義,包括推特(Twitter)和 Instagram 這種能夠輕鬆分享想法或照片的社群App,或Waze 這類交通App。沒有無所不在的行動連線,這些應用程式就無法付諸實現。雖然在爬到龍頭地位前,這類公司各自都面臨到不同的阻礙,但他們也有非常多的共通優勢。首先,他們的產品都可以無限升級。要應付新使用者或新的需求,通常只要簡單的增加伺服器的負載量,再僱用更多工程師即可。第二,產品本身(App)不需要生產或製造任何實物,易於無限複製。
第二波數位革命,該讓路了!
今日,第二波要準備讓路給更新的科技了。現在起的幾十年後,歷史學家在撰寫科技革命的故事時,他們會主張:當人類將網際網路整合進日常的一切事物時,就是網路成為無所不在的力量之時。這個時刻也就是第三波數位革命的開端。
第三波革命會帶來一個網際網路不再屬於科技公司的年代;它是就算產品和網際網路無關,也需要網路的年代;它更是「可上網」這個詞變得跟「可充電」一樣可笑的年代,因為不用特別說明也可以明顯看得出來。在第三波革命中,我們還會發覺物聯網概念太過局限,因為更加寬廣的「全聯網」(Internet of Everything)正在興起。
這個年代的企業家必須挑戰世界上最大、影響人類日常生活最深的產業。像是,重新構思醫療系統、改組教育體制、創造新產品與服務、提升食品安全,或使通勤更輕鬆。
新世代的企業家想成功,第二波革命留下來的腳本一點也不管用。
編/譯者:廖桓偉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18開17*23cm
頁數:240
出版地:台灣
商品訊息簡述:- 作者:史蒂夫.凱斯
追蹤
- 譯者:廖桓偉
- 出版社:大是
出版社追蹤
- 出版日:2016/12/29
- ISBN:9789865612955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 館主推薦:★★★☆☆
第三波數位革命:這是農夫、工人、廚師與藝術家……以及我,從邊陲地方發動的全球經濟革命